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。威海卫之战前,“镇远”舰进港时不幸触雷,他自觉内疚,遂服毒自尽。他此后参加了海军的重建工作。1899年被清廷任命为北洋水师统领。黄海海战中他不顾大局,驾“济远”舰率先撤出战场,首开战场逃跑的恶端。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,邓世昌因训练有功,获“葛尔萨巴图鲁”勇名。抗日战争日军侵占广州期间,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,不敢破坏邓氏宗祠。
请介绍一下北洋水师的主要将领
丁汝昌(1836 -1895)字先达,号禹廷,安徽省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。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,18岁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部,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曾国荃部下,官拜千总。 1862年受李鸿章赏识,被编入淮军“铭”字营,授参将之职,指挥马队。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,遂解甲归田。1877年被重新起用。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。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,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,但他好学嗜读,虚心求教,克尽职守,任劳任怨,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,面貌焕然一新。黄海海战时,他身先士卒,虽身负重伤,仍不肯下舱裹伤,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。威海卫之战时,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,坚贞不屈,誓死抗敌,最终服鸦片殉国。 刘步蟾(1851-1895)字子香,福建人。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1874年被任命为“建威”号练习舰的管带,1877年赴英留学,上“马那多”号装甲战列舰实习。1879年任“ 镇北”号炮舰管带,1888年起任“定远”舰管带。他性格豪爽,爱深思,较沉着。他治军严明,且身体力行。黄海海战中,他管驾“定远”舰以寡敌众,毫不畏惧,多次重创敌舰。威海卫之战时,“定远”遭鱼雷攻击,无奈抢滩搁沉,他悲痛欲决,最后服鸦片自尽。 林泰曾(1851 -1894),字凯仕,福建闽县人。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1877年赴英留学,上“索来克伯林”号装甲战列舰实习。1888年起任“镇远”舰管带。他为人沉默寡言,不苟颜笑,但治军严厉,且戴部下宽厚,深受拥戴。黄海海战中,他驾舰与“定远”舰互为依托,顽强作战。威海卫之战前,“镇远”舰进港时不幸触雷,他自觉内疚,遂服毒自尽。 邓世昌(1849 -1894)字正卿,广东番禺人。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曾任“琛航”号运船大副、“海东云”号炮舰管带、“镇南”号炮舰管带。1880年调入北洋, 1888年起任“致远”舰管带。他性格孤傲而内向,终日吃住在舰上。他为人刚正不阿、严于治军、赏罚分明、治事精勤、兢兢业业。他虽然未留洋,但他“西学甚深”,且刻苦学习,通晓海军业务技术。黄海海战中,他管驾“致远”舰,忠勇无畏,视死如归,在弹药用尽后不惜用舰体撞击日“吉野”号,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。 叶祖珪(?-1905),字桐侯,福建闽侯人,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1877年赴英留学,次年先上“索来克伯林”号装甲战列舰实习,后又调至“芬昔勃尔”号巡洋舰。回国后曾任“镇边”号炮舰管带。 1889年起任“靖远”舰管带。黄海海战中,他管驾“靖远”舰顽强奋战。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“靖远”战沉。他此后参加了海军的重建工作。1899年被清廷任命为北洋水师统领。1905年清廷又任命他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,可惜他于当年病卒。 林永升(1853 -1894),字钟卿,福建侯官人,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1877年赴英学习,次年上“马那多”号装甲战列舰实习,成绩优秀。1881年调入北洋,曾任 “镇中”号炮舰管带。1888年起任“经远”舰管带。他为人淳厚善良而又随和,是北洋水师众管带中有名的老实人和好心人。他对士兵关怀备至,俨然为父兄。黄海海战中,他指挥“经远”舰奋力抗敌,英勇顽强,不幸中弹牺牲。 邱宝仁(?-?),福建闽侯人,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曾任“镇东”号炮舰管带。1888年起任“来远”舰管带。黄海海战中,他指挥“来远”舰,在舰体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依然殊死搏斗,英勇无畏。威海卫之战后被革职。 方伯谦(1853 -1894),字益堂,福建侯官人,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。1877年赴英留学,次年上“恩延甫”号炮舰实习,后又调至“土班登”号巡洋舰。回国后历任“镇西”、“镇北”炮舰、“威远”练习舰管带。1889年起任“济远”舰管带。他为人清高孤僻,但他勤奋好学,成绩优秀。黄海海战中他不顾大局,驾“济远”舰率先撤出战场,首开战场逃跑的恶端。1894年9月24日晨,他被押至旅顺黄金山下大坞西之刑场处斩。 黄建勋(1852 -1894),字菊人,福建永胜人,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,曾留学法国、英国。在留英期间曾赴美国上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“伯里洛”号巡洋舰实习,后上“伯乐罗芬”号装甲战列舰任见习二副,受到高度评价,获“学习优美”证书。1881年调入北洋,“镇西”舰管带,1887年起任“超勇”舰管带。他为人慷慨侠义,性格沉着冷静,在海军中勤勤恳恳,尽职尽责。黄海海战中他管驾“超勇”舰遭遇强敌毫不退缩,拼力血战,不幸为国捐躯。 林履中(1852 -1894),字少谷,福建侯官人,马尾船政学堂三期生。曾留学英国。1881年调入北洋,曾任“威远”舰教练大副和“定远”舰副管驾。1887年起任 “扬威”舰管带。他做事一丝不苟,平时深沉少语,但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。在生活上“勤慎俭真诚”,与水兵同甘共苦,深受爱戴。黄海海战中他率“扬威”舰英勇奋战,壮烈殉国。 李 和(?-?),广州人,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,曾任“镇南”舰管带。1892年任“平远”舰管带。黄海海战中他率“平远”舰不畏强敌,两次击中日旗舰“松岛”。威海卫之战后被革职。1912年任海军军官学校校长。1913年任海军次长,但一年后被免职。
邓世昌的英雄事迹
幼年及教育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海军将领之一。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(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龙珠直街龙蜒里2号)一茶商之家,1867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,1871年被派至“建威”舰练习航海,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,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嘉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“琛航”运船帮带,次年任“海东云”炮舰管带。当年日军侵台,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,基隆等要塞,得补千总。北洋水师1880年调北洋水师。同年到英国接“扬威”巡洋舰,回国后任“扬威”管带。1887年再到英国接“致远”巡洋舰,任“致远”管带,职中军中副将。是北洋海军管带中,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或实习的管带。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,邓世昌因训练有功,获“葛尔萨巴图鲁”勇名。黄海海战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,因“致远”舰受伤,弹药用尽,难以继续战斗,邓世昌语曰:“倭舰专恃吉野,苟沉是舰,则我军可以集事。”便意图撞沉日舰旗舰“吉野”(据日方记载为浪速,参见《原来邓大人撞的不是吉野》),但“致远”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,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,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,与爱犬“太阳”一同壮烈殉国。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,光绪帝垂泪撰联“此日漫挥天下泪,有公足壮海军威”,清廷谥以“壮节”,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,还赐给其母一块用1.5公斤黄金制成的“教子有方”大匾,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,追赠太子少保衔,入祀京师昭忠祠。邓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(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)为邓世昌修了衣冢,建起邓氏宗词。抗日战争日军侵占广州期间,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,不敢破坏邓氏宗祠。 纪念船1996年12月28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"世昌"号命名一艘远洋综合训练舰,以示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。